疫情防控
《中國青年報》曾經開展過一項調查,發現一半以上的青年認為國人普遍有點崇洋媚外;面對西方發達國家公民時,近一半的青年感覺不自信。2017年,一個中國女留學生,在美國馬里蘭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畢業演講時竟說:自己來到馬里蘭大學是為了“新鮮的空氣”,剛從飛機上下來就“感到了自由,這兒的空氣太新鮮、太甜美”。事件一出,迅速引來中國網友的紛紛指責,“媚外”、“跪舔美爹”等標簽全部貼在了這位女生身上。
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,員工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做?愛國主義教育如何開展?一直是讓各大院校、各大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思考的問題。
近段時間以來,抗擊新冠肺炎病毒戰役打響。危難時刻,全國各地人民群眾挺身而出,逆向前進,支援武漢,筑起了一座抗擊病毒疫情的鋼鐵長城,成為我們身邊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教材。
疫情爆發以后,作為重災區的武漢,情況一天比一天緊急。我身邊不時有人被送入醫院,甚至搶救無效死亡,城市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中。宅在家中的武漢人民,一切只能依靠外援。
黨中央迅速吹響集結號,采取最全面、最嚴格、最徹底的防控舉措,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。社會各界紛紛響應,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人們眾流歸海,氣沖霄漢,為打贏這場硬仗默默貢獻著強勁力量。
1月24日,除夕夜。經中央軍委批準,軍隊從陸軍、海軍、空軍三所軍醫大學各抽組150人,組建支援湖北地區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隊,連夜抵達武漢。危難時刻,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武漢天河機場,讓我們武漢人感到有救了!
疫情爆發之際,醫療資源不足,“人等床”現象普遍,為解決這一難題,武漢參照北京“小湯山”醫院模式,建設了武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,接受重癥患者的治療。7000余名建設者的日夜鏖戰,用十余天建造出共2500多個床位的兩所醫院,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。
這一奇跡震驚了全世界,也再次體現了中國速度。
2月3日,武漢市開始連夜建設三所方艙醫院。方艙醫院在十天之內平地拔起,共設超過4000張床位,用于專門收治確診的輕癥患者。它猶如災難中的“諾亞方舟”,緩解了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收治壓力。
在疫情面前,武漢人感到不孤單。
一方有難、八方支援。2月10日,黨中央緊急部署,統籌安排19個省份,對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漢市外的16個市州級縣級市,多達數千人的跨省大調動的局面形成。
對口支援19個省份,派出了最強的醫療團隊,帶來了最好的醫療設備。他們傾力相助,運往湖北的各類物資源源不斷,各式各樣,把全國各地的資源匯聚到了最需要援助的地方,救急重在滿足急需。
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喚醒了中國企業的集體責任意識,眾多企業紛紛投入到戰“疫”行動中來。中國建筑、中建三局等建筑施工企業、制造企業參加了火神山、雷神山醫院的建設,向公眾傳達了責任感和使命感;滴滴出行組建“醫療保障車隊”,高德上線“送藥上門”服務,零接觸配送。字節跳動率先免費開放“飛書”辦公軟件,助力企業遠程辦公。
這是一場人人參與的戰爭。醫務工作人員、社區工作者、交警等人員沖鋒在前;不上前線的,就在家乖乖待著。1000萬武漢人閉門不出,生活物資從哪來?5萬名志愿者活躍在武漢抗疫第一線,他們沒日沒夜地聯系有物資的商家,為醫院購買并運送口罩、防護服、護目鏡、消毒液;為社區居民購買蔬菜、魚肉等生活必需品,運送到一個個社區,再分發到每家每戶,讓武漢人感受到了溫暖。
隔離病毒,不隔離愛。
黨和政府有條不紊地應對,社會秩序不亂。水不停,電不停,暖不停,通信不停,生活物資供應不停。家中有人送菜,病了有人管,政府報銷治療費用,讓患者安心養病。然而反觀國外,僅僅只是核酸檢測就達到3000美金,高昂的醫療費用讓人望而卻步。
正是歐美等國家對待疫情的應對情況和態度,讓一些留學生、華人華僑們喪失信心,他們寧愿購買高價機票,忍受多次轉機并長時間的檢查、隔離,仍然冒著生命危險踏上回國之路。因為中國,才是他們背后強大的靠山,才是他們心中的“諾亞方舟”。
如今疫情全球肆虐,中國又派出專家團隊,帶著救援物資飛赴意大利、伊朗等國家,踏上了抗擊病毒的國外戰場。中國的擔當,感動了全世界。
中國政治制度的優越性再次被證明,它在重大災難中表現出的威力和生命力是強大的,這種力挽狂瀾的氣魄和能力不是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有的。而我們,生于中國,長在黨旗下,是一件多么充滿安全感,并且值得驕傲的事情。
疫情,讓我們看到了什么叫眾志成城;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力量,國家的力量;讓我們接受了一場最刻骨銘心、蕩氣回腸的愛國主義教育。
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,員工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做?愛國主義教育如何開展?一直是讓各大院校、各大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思考的問題。
近段時間以來,抗擊新冠肺炎病毒戰役打響。危難時刻,全國各地人民群眾挺身而出,逆向前進,支援武漢,筑起了一座抗擊病毒疫情的鋼鐵長城,成為我們身邊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教材。
疫情爆發以后,作為重災區的武漢,情況一天比一天緊急。我身邊不時有人被送入醫院,甚至搶救無效死亡,城市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中。宅在家中的武漢人民,一切只能依靠外援。
黨中央迅速吹響集結號,采取最全面、最嚴格、最徹底的防控舉措,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。社會各界紛紛響應,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人們眾流歸海,氣沖霄漢,為打贏這場硬仗默默貢獻著強勁力量。
1月24日,除夕夜。經中央軍委批準,軍隊從陸軍、海軍、空軍三所軍醫大學各抽組150人,組建支援湖北地區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隊,連夜抵達武漢。危難時刻,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武漢天河機場,讓我們武漢人感到有救了!
疫情爆發之際,醫療資源不足,“人等床”現象普遍,為解決這一難題,武漢參照北京“小湯山”醫院模式,建設了武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,接受重癥患者的治療。7000余名建設者的日夜鏖戰,用十余天建造出共2500多個床位的兩所醫院,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。
這一奇跡震驚了全世界,也再次體現了中國速度。
2月3日,武漢市開始連夜建設三所方艙醫院。方艙醫院在十天之內平地拔起,共設超過4000張床位,用于專門收治確診的輕癥患者。它猶如災難中的“諾亞方舟”,緩解了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收治壓力。
在疫情面前,武漢人感到不孤單。
一方有難、八方支援。2月10日,黨中央緊急部署,統籌安排19個省份,對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漢市外的16個市州級縣級市,多達數千人的跨省大調動的局面形成。
對口支援19個省份,派出了最強的醫療團隊,帶來了最好的醫療設備。他們傾力相助,運往湖北的各類物資源源不斷,各式各樣,把全國各地的資源匯聚到了最需要援助的地方,救急重在滿足急需。
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喚醒了中國企業的集體責任意識,眾多企業紛紛投入到戰“疫”行動中來。中國建筑、中建三局等建筑施工企業、制造企業參加了火神山、雷神山醫院的建設,向公眾傳達了責任感和使命感;滴滴出行組建“醫療保障車隊”,高德上線“送藥上門”服務,零接觸配送。字節跳動率先免費開放“飛書”辦公軟件,助力企業遠程辦公。
這是一場人人參與的戰爭。醫務工作人員、社區工作者、交警等人員沖鋒在前;不上前線的,就在家乖乖待著。1000萬武漢人閉門不出,生活物資從哪來?5萬名志愿者活躍在武漢抗疫第一線,他們沒日沒夜地聯系有物資的商家,為醫院購買并運送口罩、防護服、護目鏡、消毒液;為社區居民購買蔬菜、魚肉等生活必需品,運送到一個個社區,再分發到每家每戶,讓武漢人感受到了溫暖。
隔離病毒,不隔離愛。
黨和政府有條不紊地應對,社會秩序不亂。水不停,電不停,暖不停,通信不停,生活物資供應不停。家中有人送菜,病了有人管,政府報銷治療費用,讓患者安心養病。然而反觀國外,僅僅只是核酸檢測就達到3000美金,高昂的醫療費用讓人望而卻步。
正是歐美等國家對待疫情的應對情況和態度,讓一些留學生、華人華僑們喪失信心,他們寧愿購買高價機票,忍受多次轉機并長時間的檢查、隔離,仍然冒著生命危險踏上回國之路。因為中國,才是他們背后強大的靠山,才是他們心中的“諾亞方舟”。
如今疫情全球肆虐,中國又派出專家團隊,帶著救援物資飛赴意大利、伊朗等國家,踏上了抗擊病毒的國外戰場。中國的擔當,感動了全世界。
中國政治制度的優越性再次被證明,它在重大災難中表現出的威力和生命力是強大的,這種力挽狂瀾的氣魄和能力不是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有的。而我們,生于中國,長在黨旗下,是一件多么充滿安全感,并且值得驕傲的事情。
疫情,讓我們看到了什么叫眾志成城;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力量,國家的力量;讓我們接受了一場最刻骨銘心、蕩氣回腸的愛國主義教育。
- 上一個:歷史上全球十大瘟疫